疫情下的作家夢 如何延續閱讀文化?
每年書展都有作家講座,讓讀者和作者可以有一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講座氣氛通常都很熱烈,成為香港一年一度的文化景觀。 新冠疫情一波接一波,今年書展兩度延期,書迷固然失望,作家也失去了和讀者「談心」、介紹自己作品的機會。很多人都說,網絡新世代改變了閱讀風氣,作家的路變得更難走。經歷了過去一年顛簸,三位不同背景的作家,探討了在疫下新常態中「作家夢」應如何走下去。 陳美齡:經常帶小朋友到圖書館,培養他們選圖書習慣 從歌壇轉到文壇,陳美齡專注教育和育兒議題,多年來出書無數,成為不少家長的指路明燈。說到本地出版銷量下跌,陳美齡直指:「是我們的責任!」 陳美齡以英、美、日本、內地等市場做例子,表示它們的出版業仍很有競爭力:「讀者眼睛是雪亮的,你的作品真是用心寫的話,讀者會看得出的 」。陳美齡覺得出版業界要維持出版銷量,一定要由自己做起,不斷提高水平。「有這樣的心態,令我們(作家)不會偷懶,不斷鍛練自己。」 知名教育作家 陳美齡博士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説到推廣閱讀文化,陳美齡認為要從小培養,讓小朋友定期到圖書館是一個好方法。「其實日本仍有好多人去圖書館!」比起其他城市,圖書館在日本依然大受歡迎。「有一次,一位(在日本)訪問我的人跟我說,她在圖館要等二十五個人才可以借到我的書!我聽到後非常開心,其實我這本書可以在書店買,但是她仍然願意等!我被她那份(對閱讀)熱情打動,送了那本書給她。」即使轉戰文壇,陳美齡依然魅力不減。 圖書館為社會帶來的,不止是對閱讀的熱情和喜愛,還可以對兒童從小進行公民教育,「當你經常帶小朋友到圖書館,讓他擁有自己的圖書證,培養他們自己選圖書的習慣,其實是非常好的公民教育。就像借書需要經歷等待,借了書要好好照顧,定期交還。這個過程,可以教導小朋友負責任,明白社會是人人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資格看書。」 對於作者來說,圖書館為他們帶來的是無可取代的認同感。「對我們作家來說,圖書館的借閱量,便成為了我們除銷量以外受歡迎的指標。就像剛剛說排隊借閱的故事一樣,令我知道這本作品受到大家歡迎,給我無限鼓勵。」 王貽興:作品出現在圖書館,為作者帶來不可代替的滿足感 王貽興早就紅遍電視節目、報章專欄,談起作家夢,王貽興認為新晉作家其實比他們當年前衛得多;他說,現在的「 後生」覺得做作家不一定要拿到甚麼文學獎,只要擁有一個社交媒體帳號,能夠每日上載自己的作品,有一定數量後,找間出版社按 print-on-demand 模式出書,便可以實現自己的作家夢。 王貽興覺得現在的閱讀風氣已經改變,相比實體書,現在讀者更喜歡觀看短片、圖片或者一些易於消化的作品內容。他説,現在比較受歡迎的作品類別,就只有旅遊、烹飪、運程等書藉,甚至很多內容在網絡世界免費任人閱讀,讀者根本無需付出,就已經得到所需資訊。各大討論區盛產的網絡小說,也是在這種閱讀風氣下發展出來,網絡小說體裁「貼地」,內容篇幅適中,很多時都受到年輕人和「巴打絲打」捧場。 電視節目主持及作家王貽興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王貽興來說,在新的閱讀模式下,實體書更像是作者的情感結晶;「對實體書還有感情,便會一年出版一兩部作品,這樣就差不多了;一個月出一本的話,我敢說沒有人會買。」 回憶起第一本作品被加工成為「硬皮書」收錄於公共圖書館,王貽興還是難掩「成就解鎖」帶來的興奮。縱使現在科技發達,作家宣傳途徑廣泛,但作品出現在圖書館,仍會為作者帶來不可代替的滿足感;「作品放在圖書館,始終會讓更多讀者見到。」不過要維持閱讀風氣,王貽興覺得最重要還是讓讀者覺得有新鮮感,否則他們就會轉看短片! 談起疫情下的作家夢,王貽興一語道出:「最重要是生存下來!」。他表示,只要作家真的喜愛寫作,便需忍辱負重,甚至不應介意暫時「轉行」,到一切回復正常的時候,便可以繼續寫自己喜愛的作品。看見出版同業發起自救運動,王貽興說:「大家都要出分力,甚麼都要試。」在新時代新常態之下,最重要是拋棄所有枷鎖,或許要有破斧沉舟的氣勢,才可以殺出一條生路。 孤泣:相信自己,所有辛酸都值得 與筆名不同,孤泣本人一點也不孤寂,也不陰沉。「我希望自己的話有份量。」孤泣向筆者道出自己實踐作家夢的來由:「數年前我在某家電訊公司工作時就已開始創作,不過當時還未出書,直至一次在工作時遇上一位婆婆,才立定心志走上作者之路。」寫作之路,原來與孤泣的推銷員經歷有關。 「那時『炒iPhone』風氣還很盛行,有位婆婆跟我說要零機價出機,用總額14,400元去換取一部機價可能只值6000多元的手機;我跟她說不值得,她反過來問我憑甚麼阻止她?我望向門口,原來已有位收機佬在等婆婆。」孤泣說,「我想講一個道理給人知道,要人家聽你的話,就需要名氣,或者讓人知道我是一個甚麼人。」 孤泣的創作初衷,或許就是因為 I have a voice,希望有人傾聽。 「現在我可以告訴身邊的年輕人,孤泣是一個寫了七、八十本書的人,他的話值得聽。」孤泣每一本作品都有不同訊息,希望讀者能夠從閱讀中有一點得著。 暢銷流行作家 梁家威先生(孤泣)(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電訊推銷員轉身成為一個多產作家,孤泣眾多作品中部份已經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舞台劇。回想起全職從文之初,孤泣也懷疑過自己到底會否成功,到今天他能夠以寫書創作維生,也是始料不及;「我喜歡創作故事,由一個網絡作家變成出版實體書,再看到自己第一本書放上圖書館,確實有種成就感」。 對於現在有意踏上創作路的新晉作家,孤泣贈予後輩兩個字:「堅持」。「很多人找我合著,我會跟他說,沒問題,兩個月後你先寫兩頁紙給我看看。大部份人在兩個月後,只能交出五百多字的大綱。」孤泣說希望從事寫作的年輕人,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喜歡寫作才當作家,還是想當作家才去寫作。 面對疫情,孤泣表示近期已損失了一半收入,絕大部份版稅都是用來支付公司租金和其他開支,自己也正在思考不同的營運模式,包括網上銷售和電子出版等不同渠道。他說,業界也應該多思考有甚麼出路,只要夢還在,路一定有;「人生不會只得一條路,你可以在謀生過程中一邊工作,一邊創作。」 業界自救—新方法推廣閱讀文化 書展取消,當然大大影響出版界的生計,有出版業界人士直言,更重要的是維持社會的閱讀風氣:「如果連書也沒有人看,何來有人出書賣書?」沒有需求,哪有供應? 最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就與「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合作,推出「推廣本地出版書籍及閱讀文化先導計劃」,鼓勵作者和出版社設立書目資料庫,為收錄於公共圖書館目錄的本地出版書本提供更豐富的書目資訊,方便讀者在圖書館選擇圖書,以推廣香港的優質閱讀文化。幾位作者在訪問中都不約而同指出,圖書館是作家和閱讀之間連繫的平台,書目資料電子化除了方便讀者閱讀之外,更為作家提供更優質的平台宣傳作品,連結社會。 疫情持續,但公共圖書館仍然維持有限度的借還服務,讀者仍然可以透過「已升級」的圖書館目錄中揀選圖書,預約後便可以到指定的自助圖書站服或維持服務的圖書館領取,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減少社交接觸,保持健康。 疫情之下待在家的人多了,看書的時間也更充裕,更多人發現了讀書的興趣,感受到閱讀的力量。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將於2月4日下午6時-6時45分特別為讀者及出版業界舉辦網上座談會,與知名作家及出版界代表以互動形式共同思考業界的新路向。 講者包括(排名不分先後): –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主席 黃燕如博士 – 天窗文化集團行政總裁及創辦人 李偉榮先生 […]
Read More書展延期 網上創作 出版界如何應變求存
疫情肆虐,今年書展兩度延期,除了令書迷失望,出版社也錯失了一年一度做推廣和促銷的盛事。然而事情總有兩面,疫情之下待在家的人多了,看書的時間也更充裕,更多人發現了讀書的興趣,感受到閱讀的力量。 疫情對出版業界固然造成打擊,但網絡年代及社交媒體興起,對出版界帶來的影響更加深遠。我們訪問了兩位出版界的中堅分子,為大家分析過去一年出版業在艱難環境下如何適時應變。 明報出版社總經理蘇惠良:出版「去中心化」成趨勢 網絡創作改變業界生態 在網絡新世代,一人出版社多了,而社交媒體興起,很多人把自己的作品放上去,以社交媒體做發表平台。蘇惠良認為,新的出版方式可以降低出版成本,但同時也「否定」了出版社和編輯的專業,結果是作品質素良莠不齊。 蘇惠良覺得,歸根到底是大眾對閱讀習慣的改變:「現在香港人多了免費資訊,現在真正會將書本拿上手看的人確實少了。社交媒體成為了大眾接收資訊的重要渠道(對很多人來說甚至是唯一)。可以用一個小熒幕飽覽世界,誰會有興趣再拿起一本幾吋厚的書?」對出版社言而,以往較容易尋找高質素的作者,現在因為寫作門檻低,更多人濫竽充數。 網絡創作與現實出版之間的「競爭」,仍然是出版業界的一大挑戰。近幾年流行眾籌出書,部份網絡作品結集成書,搶去了不少出版社的生意,但蘇惠良表示不太擔心:「出版社有我們的優勢。」比起眾籌出書,出版社能夠提供完整的推廣計劃和網絡,至少跟書店聯絡上架等事宜上,出版社就更顯優勢。 他說,「最重要是出版社能夠為作品審稿,維持作品的水準,是出版社其中一個重要職能。傳統出版業能屹立多年,有賴專業編輯把關,編輯能夠為作家提供客觀意見,讓作品的內容和文字保持水準,亦能提供整體及全面的出版企劃,而專業出版社的全面及專業,始終是眾籌出書無法代替的」。 即使網絡閱讀愈趨流行,但一部作品能走進圖書館,始終是一種肯定。蘇惠良認為,作品能夠成為館藏,表示作品本身擁有一定水準。 對於新晉作者來說,公共圖館書館始終是一個優質而且免費的平台,成為作者和作品打出名堂的起步點。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匯智出版主責編輯羅國洪:作品成為公共圖書館館藏,也是有效宣傳手法 擴闊讀者群,無疑是社交媒體和網絡創作為出版業帶來的其中一個好處。羅國洪指出,很多作者都會自行將作品放上社交媒體,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人脈做宣傳,令更多人對作品有興趣,轉而成為購買的動力:「對出版社來說,多一個渠道宣傳,怎樣看都是好事,利多於弊。」 當然,創作風格與傳統出版截然不同,有些網上作家確實令出版社「頭痕」,「網上作家難以控制自己的寫作風格,『爛尾』的情況更時常發生。」羅國洪更說,其實每年上門找他們合作的作者很多,可是當問到創作主題、目標讀者等問題時,很多作者都答不出來。 網絡創作雖與傳統出版不同,但作品電子化確實為作家和出版社帶來新出路。羅國洪就指出,其實內地早已流行收購網絡創作,將作品轉化為電影和劇集,對於香港來說,這仍然是一種新嘗試。近年被拍成電影的網絡小説《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希望透過創作衍生出來的產品,讓作家的收入得以提高,維持良好的創作生態。 對出版商而言,多一個平台發表作品,就多一個銷售機會,能夠將作品變為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無疑也是有效的宣傳手法,即使在數碼創作興起的年代,公共圖書館依舊保持吸引力。「雖然有部份作家會認為圖書館借出自己的作品,會打擊在市場的銷量,因而對作品被收錄有一定保留;但事實上不少讀者是在圖書館閱讀一本好作品後,再到書局買書,這種情況非常普遍 」。羅國洪認為,更多作家的創作被圖書館收納,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好事。 推動閱讀風氣 業界首要任務 有出版業人士直言,有人出書,也要有人看書,才可以令出版業生生不息。如何維持閱讀風氣,成為了業界興衰的關鍵。有出版社認為,業界和政府應該把握時機,在疫情下學生停課期間,推行更多針對學生的閱讀推廣計劃,讓他們在「遠離」課堂時仍然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風氣。 出版業不斷求變,也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在業界推動下,「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集合了一班業界同儕,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作,開展為期三年的「推廣本地出版書籍及閱讀文化先導計劃」,目的是支持本地作家及本地出版書籍,鼓勵業界善用電子平台,設立書目資料庫,為收錄於公共圖書館目錄的本地出版書本提供更豐富的書目資訊,方便讀者在索覽系統上選擇圖書,以推廣香港的優質閱讀文化。「 先導計劃」亦為參與及提供書目資料的出版商和作者提供定額的金額,希望鼓勵更多同行參與計劃。 已參與計劃的蘇惠良和羅國洪均認為,計劃確實為業界帶來正面影響。蘇惠良表示,「 先導計劃」提供一個免費平台予作者和出版商宣傳,令同業能有更多機會接觸讀者,增加作品曝光率。羅國洪則表示使用書目資料庫之後,提供更多資訊、具吸引力的圖書館目錄,更有助讀者了解作品,對書商推銷著作也有正面幫助。 限聚令雖然持續,但康文署轄下的公共圖書館仍然維持有限度服務,讓讀者在疫情期間仍可以在圖書館目錄親自選擇心儀圖書,安心享受閱讀樂趣。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是一個非牟利組織,由香港作者與出版社在1995年創立,為版權擁有人及公眾 ( 包括全港中、小學,大專院校、各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商業機構,協會組織,圖書館,影印店等 ) 提供一個既經濟又有效率的一站式授權方案,讓公眾可以取得授權,使用世界各地創作者及出版商的作品。 版權協會將於2月4日舉行網上座談會,希望與業界及公眾探討如何推廣閱讀風氣,詳情可登入 https://www.hkrrls.org.hk/ 瀏覽。
Read MorePilot Programme for Promotion of Local Publications and Reading Culture — Smart Reading Webinar (conduct in Chinese)
「智慧閱讀 閲讀智慧」如何在疫情下延續閱讀文化 新冠疫情一波接一波,今年書展兩度延期,書迷固然失望,作家也失去了和讀者「談心」、介紹自己作品的機會,出版社也錯失了一年一度做推廣和促銷的盛事。 然而事情總有兩面,疫情之下待在家的人多了,看書的時間也更充裕,更多人發現了讀書的興趣,感受到閱讀的力量。 版權協會將於2月4日下午6時-6時45分特別為讀者及出版業界舉辦網上座談會,與知名作家及出版界代表以互動形式共同思考業界的新路向。 討論議題包括: – 業界在疫情下的機遇和挑戰 – 創作數碼化下出版業界的回應和轉變 – 未來閱讀文化的轉變 – 疫情對推廣閱讀的影響及契機 Click here to register
Read More2020/21 全港校際尊重版權創作比賽開始啦!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簡稱「版權協會」)一直致力教育及推動大眾尊重版權。為加強學生從小尊重版權的意識,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將於 2020/21 年舉辦大型的全港校際「尊重版權」創作比賽,希望透過比賽培育學生的創意思維,認識創意產業及明白尊重版權的重要性。 版權協會已於網上發佈了活動開幕宣傳影片,一系列的校際創作比賽亦隨即展開。 校際創作比賽共分為五個組別,包括幼稚園組、小學組 (初小及高小 )、中學組 (初中 )以及中學(高中 )及大專組每個組別均有獨立的項目,讓各組別的同學都能發揮所長將有關訊息有效地傳達予公眾。 是次比賽於2020 年 12 月21日公開接受報名。是次比賽除設有學生個人獎項外,亦設有「積極參與學校獎」一名,得獎學校可獲得價值$3,000 之數碼產品現金禮券及獎座乙個,敬希大力支持。 有關是次活動的內容及細則,歡迎瀏覽活動網頁 (http://hkrrls202021.ievent.hk)。
Read More《灼見名家》專訪 – 黃燕如、李偉榮、文灼非:「推廣本地出版書籍及閱讀文化先導計劃」如何提升優質閱讀文化
香港書刊版權授權協會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協作,在2020年春季開始推行「推廣本地出版書籍及閱讀文化先導計劃」。計劃旨在支持本地作家及本地出版書籍、鼓勵本地出版業界發展,並有助讀者在電子平台上挑選合適和優質的本地圖書。一起聽聽計劃推出至今成效如何,業界又有否受惠。 請到灼見名家Master Insight YouTube頻道收看 :
Read More《香樹輝King King 傾》之節目嘉賓分享
明報出版社蘇惠良先生今日擔任新城財經台節目《香樹輝King King 傾》之節目嘉賓分享疫情及書展無法舉行對出版商及讀者的影響,訪問亦提及先導計劃如何利用數碼化書目資料推動閱讀風氣,節目可於新城網站免費重溫。(由10min開始為蘇惠良先生訪問) http://mobileapi.metroradio.com.hk/MetroMobile/mf/finance_web_detail.aspx?catid=&program=70a0bd78-c7ee-4efe-88fd-d88704fef1a8&content=860f7caa-66cf-40b5-b40e-e3b35b3d63f1
Read MoreHong Kong Library Festival 2020 – Online Reading Club @ ZHUO Ying
《鬥嘴一班》系列作者卓瑩即將為香港圖書館節舉行兩場網上讀書會直播,與大家一起讀遊時光。卓瑩將為大家講解閱讀策略,概括閱讀要點,以豐富閱讀收穫,從而累積寫作養分。她將於第二節深入淺出地就尋找靈感、人物設定及故事節奏等方面分享寫作秘技,幫助大家踏出小說創作的第一步。香港公共圖書館誠意邀請你進入網上直播室與卓瑩會面,一起穿梭於閱讀與寫作世界。 詳情如下,歡迎設定「通知」功能提醒屆時收看,網上見 😁 第一節:上篇:在開始寫作之前…… 日期:11月22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5:00至5:45 第二節:下篇:小說創作的第一步 日期:11月29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1:00至11:45 https://youtu.be/rdaz4vXn9Hg 作者介紹: 卓瑩主要作品有《那年我十四歲》、《讓我再次站起來》、《原來我可以》及近年出版的暢銷兒童橋樑書系列《鬥嘴一班》等。她的作品《讓我再次站起來》、《鬥嘴一班10 最溫暖的聖誕》、《鬥嘴一班學成語》及《鬥嘴一班辨錯別字》,分別榮獲由香港教育城主辦、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協辦的「十本好讀」獎項。
Read More《教育專業》第14期 – 網課下的版權知識
轉載自《教育專業》第14期 https://www.goodschool.hk/ebook/reader/20201023-1 ,並在教育傳媒同意下使用。 ©️ 教育傳媒 版權所有
Read MoreInter-School On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Quiz Contest 2020
To further enhance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rights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 cordially invite your school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School Onl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Quiz Contest 2020 – IP Detective Class” organised by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partment (IPD). Details of the contest are as follows: Duration 28 September […]
Read More